close

 

 

在參加這場講座之前,我還蠻怕自己屬於不適合的對象。主要原因在於自己仍然是個大學生,在升讀大學之前曾經有六年的真空期完完全全缺乏與異性互動的經驗,即使升讀大學後我的戀愛經驗又真的是少之有少。從生命厚度的角度切入,我未必能夠找到得到醍醐灌頂般的效果。幸好的是,講座結束後讓我認知到所謂“伴侶”不是真的單純指你身邊的男/女朋友,伴侶其實可以是你的父母、你的摯友、你的閨蜜甚至是某個情況或時間段之下曾經陪伴你的那一個人。總的來說,我獲益良多。

【關於尋找】

Joe提議我們要採取主動吸引的策略,劈頭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我們不要只是等待。從小習慣被動的我,面對異性甚至是交際一直採取被動策略。這讓我想起了年輕的時候,難得遇到了很有衝動想要認識,卻不知道如何接近的女生。好不容易對方開口講話了,我卻緊張得愣在一旁甚至停止了呼吸,最後自然而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現在想起來真的覺得自己是活該啊,喜歡的不動手,動手的不喜歡,想要達到目標卻從來沒有付出該有的行動,最後後悔無比並且一直將問題外部化。

不過,真正精彩的並不是Joe鼓勵我們不要等待而展開對心儀對象展開追求行為,而是提醒我們致力提升自己的價值達到吸引對方的效果。原來“追求”這兩個字會誤導我們對尋找伴侶該有的行為的理解,用送禮物、送花等物質性的東西展現自己的愛意,卻不知道自己做這種事情反而會帶來貶低自己價值、蒙蔽對方真正認識你內在的效果。

尋找伴侶,要採取的策略應該是吸引對方,而不是“追”和“求”。

【關於完美】

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完美的伴侶!想要找到所謂完美又或者說心儀的對象,必須要做的第一步反而先要認識自己。自以為地了解自己其實是不行的,因為我們會習慣選擇阻力最小的路,當中“逃避認清自己”往往是我們常會選擇的行為。因此Joe提出了一個觀點,要我們從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中切入,以清單方式幫助自我了解。這份清單可以檢視自己,同時也可以檢視他人是否與你相似,我覺得這個清單不管是個人、愛情、親情甚至是友情都十分適用。

最重要是先認識自己,這跟心理學的自我認知四象限有異曲同工之妙。

Joe列舉了自己觀察女生買鞋子的行為模式,來論證我們在篩選伴侶中的思考陷阱。這當中的思考陷阱最為容易出現在我這種年紀的人身上,看到了心儀的對象覺得觸電後,二話不說認定了對方是自己一見鐘情的終身伴侶。但實際上,“感覺”只適合用來排除掉那些剛認識就知道不幸的人,但無法決定誰是最好的伴侶。正確的篩選方式反而是建立多層次的篩選器,如果大家有看“好人卡”這本書,我相信搭配加溫與冷卻的技巧,相信會有效率而且在風險低的狀態下尋找出那些適合我們的人,也就是所謂伴侶的“適任者”

【關於伴侶】

伴侶的著墨不多,但對我來說卻是最為衝擊的部分。原因在於自己的戀情在過去有許許多多的風雨,局開得不好不單止,也出現了所謂最好不要出現的“磨合”情況。我發現過去的自己對於另一半太嚴苛了,剛在一起的時候嫌棄對方、不認同對方,現在想起來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差勁哦。Joe在這場講座帶個我的是“多算快樂”,分享了一些他平常讓生活點點滴滴充滿美好回憶的做法,我很久以前很少做這樣子的事情。討厭拍照、不習慣稱讚別人、一副死老爸的臉,都是在一段相處之中慢慢地修正過來。這些年我發現伴侶需要的其實不是我像管理顧問一般,給予理性的建議與分析,我的伴侶真正需要的是我在細節上的呵護,在生活中的分享。寫著寫著突然跑歪了一直在聊自己的事情XDD,可見這部分帶給我的印象是多麼多麼地深刻。

在結束之前,Joe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帶刺的石頭,就是在座非常難搞的人(笑);另外一種是史萊姆,你喜歡騎腳踏車她也覺得無所謂,陪你騎就好了。”啊啊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啊,何止是帶刺的石頭,簡直是狼牙棒!但想起長得像史萊姆的另一半(咦),覺得很多事情很感慨。至於那些部分,就讓我好好一個人沉澱沉澱吧。

 

後記:回到家很開心地跟另一半分享說我要幫自己做個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清單,然後為對方打勾勾和叉叉,結果另一半很生氣,說:“我也要去上課,聽聽看到底是什麼清單那麼厲害!“(糟了)

 

“讓我們不再孤單、不再在愛情中受苦。”——致正在探索自己長期人生伴侶的人。

arrow
arrow

    皓楠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