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ED TALK

 

在TED,我們一直強調要Story Telling而不是Tell A Story。一個被認為成功的TED TALK就必須具備Story Telling的特質,那到底什麼是Story Telling?

近年坊間不少書本透過解析各種各樣的TED TALK找尋出成功的方程式,例如 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祕密及Talk Like TED。這些書技巧性地分析講者的手勢、聲線、語氣、眼神,當然亦有從“IDEA”出發歸納演講出中心題材及成功法則。毋容置疑地,這些書的理論的確對於“演講”是有確切的功效,並且萬試萬靈。但這都只能成為一場成功TED TALK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充分且必要的條件,看來是需要透過經驗摸索的軟性法則。

 

這十九分鐘的TED TALK內,講者於不同時段提出了Story Telling的構成要件:
一、1:18-說故事,就是說笑話。
二、2:05-令我關心
三、4:29-作出一個承諾
四、6:22-觀眾也能參與在故事當中
五、7:55-塑造有骨幹的角色形象
六、8:52-改變是故事的基礎
七、9:42-戲劇是預期夾雜著不明朗*
八、10:06-建立短期與長期期待
....
Story Telling 有很多種演繹的方式,每一種方式都能成功成為Story Telling,在影片末端帶出了一個重點:”從經驗中捕捉真理,表達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價值。“

對,Story Telling之所以成為軟性法則,是因為他需要從經驗中捕捉真理,情況就如當你每天跟別人說一個故事,你漸漸就會掌握到說故事的敲門。古時候坐在榕樹下的說書人,不正是一部分的映照嗎?

如果一個邁向一個成功TED TALK需要的是如此的條件,那麼在協助講者構思的過程中該怎麼辦呢?

 

【輔導講者永遠只有軟性指引,沒有硬性規則】

 

在接觸講者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講者本身的特質不一。有的喜歡長話短說講重點、有的喜歡將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有的很快就能進入狀態進行構思,有的需要聊天兩個小時發掘各種有潛質的內容。

真正的關鍵是你有沒有用心去透過與講者的交流捕捉有用的資訊,並且發自內心深處地向講者傳遞你所感受到  的價值。面對一個人,跟面對一群人其實是一樣的事,面對一個人的成功會增加你面對一群人成功的機率。

從經驗中捕捉真理,表達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價值——真誠

 

影片連結:Andrew Stanton:The clues to a great 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DwieKpaw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ED TALK 講者 真理
    全站熱搜

    皓楠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